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大湾区内低首付现象抬头,噱头还是陷阱?!

大湾区内低首付现象抬头,噱头还是陷阱?

时间:2025-07-06 10:48:28 来源:胁肩累足网 作者:时尚 阅读:434次

近段时间以来,大湾低首房企通过各种“花式促销”吸引购房者。区内在这当中,付现深圳和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再次出现“低首付”的象抬陷阱现象,多年不见的头噱头还“低首付”重现江湖,这到底是大湾低首噱头还是陷阱?

真的划算?

经过一年多的深度调整,深圳楼市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区内新房“抢房”现象已经极少发生。付现目前,象抬陷阱多数还未售罄的头噱头还新房项目都在推出不同程度的折扣活动。

“现在只需要首付89万元就可以买到65平方米的大湾低首两房单位,折后均价每平方米7万多元。区内”在罗湖区清水河,付现一处新房打出了这样的象抬陷阱广告,而销售人员正在全力推销,头噱头还“相当于开发商直接送1.2成的首付,这在后期是不需要还的,也就相当于开发商优惠了60多万元。”销售人员如是说。

(深圳新房打出的低首付广告)

而在东莞,近期有不少开发商采用这类低首付营销策略。记者发现,一些楼盘打出“0.5成首付”买房的广告,甚至还有“零首付”,但需要购房者在5年内或一定时间内还清首付。在东莞虎门从事房产销售的陈经理告诉记者,东莞目前许多楼盘的要求是两成首付,但要求必须是“白户”,即无购房记录、无房贷记录等。对于“0.5成首付”甚至是“零首付”,多数是开发商先行垫资给购房者,然后约定在一定时期内归还。“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做生意的客户,等回款了就可以填补首付款,但对于一般购房者,这种方式只会加大还款压力,在还房贷利息的同时还分期归还首付。”记者也采访多位购房者,大多数购房者表示对低首付方式的兴趣不大。“现在买房压力已经很大,分期付首付款并没有减轻压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相关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购房者必须一次性支付首期款,开发商不存在自己借款给购房者付给自己的说法。

就在近日,深圳勤诚达誉府发布严正声明,回应“一成首付”传闻。声明表示,针对近期某些中介为吸引客户,出现的低首付、垫资买房等虚假不实宣传,项目郑重声明,对虚假宣传行为绝不姑息,请各行家规范宣传,切勿为吸引市场关注做出虚假宣传,影响项目工作秩序。此前,有房产中介宣称该项目可以“一成首付”,剩余两成首付开发商先垫付,而且不收利息,购房者可以每半年还款一次,2024年底交楼前剩余首付全部还清即可。 

打政策的“擦边球”

“低首付甚至零首付,这可是2008年左右深圳楼市出现的景象,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一位购房者有所感慨。深圳一家大型房企营销部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楼市调控放松的预期有所升温,但如果项目的自身条件一般,开发商也不愿意“等”市场回暖,要么延迟新盘开盘,要么就是通过折扣走量。通过降首付的方式来促销,其实已经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业主因收房无期主动停贷,引发市场关注。对于房贷市场,有业内人士担心,开发商通过关联第三方公司名义借款给购房者付款给自己,其本质与首付贷无异。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低首付的现象通常出现在楼市低迷的时候,一种是开发商垫首付,另外一种就是开发商对接第三方金融机构垫首付。从目前情况来看,开发商垫首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开发商自身也“缺钱”,所以开发商可能会对接第三方的金融机构。对于购房者而言,如果无法在约定时间内凑齐首付,或者也会去选择对接一些第三方金融机构,让他们把剩余的首付款通过银行以外的渠道借入,这会导致一系列的金融乱象。此外,此举突破了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银行风险防控的最基本要求,后续甚至会催生出断供的现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许多城市的首付款比例最低为20%,再往下调整空间不大,而且过低的首付比也容易出现盲目加杠杆的情况,20%的首付比要求是比较合适。不过,当前需要鼓励房地产市场消费,首付比调整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在月供偿还等方面进一步创新。”

编辑:王昭丞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金融十六条: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 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 外盘头条: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下降 “木头姐”预计美联储明年降息 波音787梦想客机将重启交付
  • 中南建设:控股股东与江苏资产共同设立20亿元基金,用于债务重组、项目续建等
  • MS CONCEPT发布一季度业绩 净利润405.3万港元同比增长482.3%
  • 市场监管总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要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酒业生产工艺
  • 社论:亟须战略思维 纾困三重压力
  • 央行: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推荐内容
  • 破千亿元!茅台首次单独披露这一数据!业内人士却道破“营收增速不及往年”
  • 沃森生物上半年成绩单: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31.9%
  • 雅迪车卫士理赔“陷阱”:获赔新车要交近千元,赔付车辆或无法上牌
  • 配置比例持续回升 险资加码布局权益资产
  • 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20万台 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出货量环比提升
  • 2022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