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温商回归、吸引人才?专家献策温州:营造开放的营商环境是根本
【编者按】
澎湃新闻1月1日刊发了《温州模式如何迭代升级:鞋革、何引环境纽扣等传统产业的导温高端化突围战》。文章内容引发了一些学者讨论:从温商走出去、归吸根本闯天下,引人营商再到温商回归、才专策温引进人才,家献目前的州营造开温州在人才发展上最亟待解决什么问题?本文就该问题做进一步讨论。
温州市风光 视觉中国 资料图作为靠民营经济起家的何引环境经济重镇,温州当地电气、导温鞋业、归吸根本服装、引人营商汽车零部件、才专策温泵阀等五大传统制造业支柱产业,家献均需要劳动力的州营造开支撑。近年,何引环境随着传统产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温州进一步提出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支柱产业,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在浙江省城市人口总量排名中,前4名依次为:杭州、温州、宁波、金华;2010年的排名为:温州、杭州、宁波、台州。杭州已取代温州,成为浙江省人口总量最多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是省外人口流入量最多的地区,占全省跨省流入人口的66.8%。
温州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指出,温州、台州等地多为山区,在区位条件上比不上杭州、上海,而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温州率先抓住的“改革落差优势”也不再。事实上,区位优势、城市经济发展现状都是当代年轻人在选择就业时会考虑的相关因素。
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周德文向澎湃新闻直言,温州的人才问题非常严重。“温州是浙江省人口大市、劳动密集型城市,人才非常重要。目前,温州确实面临一个‘两难’的境界,一方面外来的人才引不进,另一方面本地的人留不住。大量的人才外流外迁,资金也走了,所以要引起政府、社会高度重视。”
2022年度温州市“最美工厂”企业之一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景。 微信公众号@温州发布 图双向人才路径“并举”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温州人踊跃经商,并走出温州“闯天下”,温州人的身影可以说是遍布全世界。
近十余年来,温州始终在推进温商回归,希望推动在外温商回归投资、温籍人才回乡发展。谈及温商回归,周德文表示,“初期有些温商因为乡土情结回到家乡建设,但回来以后并不尽如人意。”
周德文认为,温商回归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形式主义、一刀切或者盲目引进,需要真正的企业家能够回归,回归做的项目也要适应当地。“另一方面,温州也在花大力气引进外来人才,但由于环境的不适应,人才也存在留不住的现象。”
具体来看,温州仍在不断引进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以及普通工人。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逐渐紧缺。“普工相对容易找到,管理、技术人才往往留不住,都流向大城市或者一些福利比较好的中等城市。”周德文认为,要留住人才,温州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人员要彻底改变功能,成为服务型政府,能够服务企业、人才,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
“现在的务工者,与以前第一代务工者完全不一样。第一代务工者来自农村、吃苦耐劳,而现在务工者都有一定学历,讲究福利、时间、待遇等。”周德文说,“温州政府、社会应该花大力气留住人才,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比如子女教育等。综合性社会服务都要跟上,关键从各方面留住人才。”
打造好营商环境是“筑巢引凤”的根本
先“筑巢”,后“引凤”。朱康对指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是看哪个群体,拼命强调温州回归或引进人才都是不对的,而是要先踏踏实实地把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打造好。
“要打破温州产业结构路径锁定的状态,必须要营造一种开放的环境,不能单向地号召温商回归或者单向地引进人才。”朱康对认为,本身温州人很善于经商,同时温州也需要更高层次、更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新一代人才,来自各地的外来人口可以改善温州的产业结构,尤其是有利于打破温州产业结构路径锁定的状态。
因此,从产业结构来说,温州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的,不能过于强调哪一类群体,最重要是把稳定的营商环境打造好,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另一方面,着眼解决温州的土地资源问题也有助于“固巢留凤”。
“温州、台州当年是温台模式并举的区域,现在都不同程度碰到用地问题。温台这边都是以山区为主,区位不利,这样以后很难留住企业。”朱康对表示,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将土地要素盘活、集约利用土地,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并留住更优秀的企业。“真正的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战略上的定位,不能够是短期喊政策上的口号。企业目标跟政府目标有所差异,政府需要从长远布局,从整体经济发展来考量。”
教育是长远考虑,不应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
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环境,子女教育也成为现代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周德文认为,温州的高等教育相对落后,“虽然温州是地级城市,但现在最主要的就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两所大学,其他多为大专,当然职业教育也很重要。但温州的教育与人才发展要求是脱节的,相关部门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多办一些好的高等院校,大力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这样才能后继有人。”
朱康对表示,由于目前的教育体系跟市场和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指望短期内发展教育来提升经济是不现实的。但是教育的发展是影响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发达的基础教育,对吸引和留住人才至关重要。“教育肯定需要重视,但从温州经济发展来看,当务之急是先营造一种开放的营商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教育相对来讲也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焦点)
-
2022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仅两成受访者开始养老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包慧 杭州报道 “超过半数受访者还未开始做养老财务规划,仅19%的受访者表示近期出台的个人养老金政策促使他们开始做养老规划。尽管这一政策旨在鼓励居民以更多样的方式进行养老规划和储 ...[详细]
-
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就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新闻发言人莱尔·勒布朗今天5日)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新闻发言人 勒布朗:我们遵循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详细]
-
企业赴港上市募资额走低背后:二级市场投资风险偏好降温 创投机构急寻解决方案
在多位创投机构人士看来,企业赴港上市遭遇发行新股比例较低,一方面是受到二级市场投资情绪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业务发展规划有着密切关系。面对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与二级市场投资机构风险偏好下降, ...[详细]
-
撰文 | 李若冰编辑 | 李信马题图 | IC Photo8月3日,港美股上市公司汽车之家发布了截至6月30日止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汽车之家第二季度净营收为17.33亿元人民币,而上年 ...[详细]
-
“资生堂”区别履行“双11”保价承诺!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
有的被拒绝《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目前,已经有近2000名消费者在网络投诉平台针对资生堂此次事件进行集体投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01同款产品差价数百元保价诉求遭区别对待“双11”期间,王女士在某主播 ...[详细]
-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作为重要战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作在近期得到中央部委的进一步明确。比如,国家发改委召开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时强调,下半年要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银保监会明确下一步将 ...[详细]
-
2022年8月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朝阳科普】如何及早地发现怀孕?》发现妊娠生儿育女是人生中的大事,但是很多朋友在没有觉察怀孕的情况下,毫无防备地服用了药物,使自己处在两难境 ...[详细]
-
【#无人认领行李箱变身盲盒网上售卖#】#直播行李箱盲盒是否侵犯原物主隐私权#?最近几年,盲盒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继“快递盲盒”之后,最近又有一种“行李箱盲盒”在网上升温,不少视频博主在各个平台上,还纷纷 ...[详细]
-
北京昨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朝阳区倡导市民继续减少流动
北京昨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 含13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朝阳区倡导市民继续减少流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昨日0时至15时,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16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381例、社 ...[详细]
-
中新网8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7月以来,低迷了一段时间的二手房市场热度渐渐回升,甚至有部分城市出现了二手房成交量超越新房的现象。在这背后,各地对于二手房调控的放松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自去年2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