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和固态电池即将装车?比亚迪回应:均为不实信息
11月22日,钠离比亚迪(002594.SZ)回应界面新闻称,和固近期关于公司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态电传言,均为不实信息。池即车比
当天有媒体报道称,将装均比亚迪计划于2023年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亚迪搭载于秦、不实海豚及海鸥等车型。信息比亚迪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将钠离子电池装车的钠离企业。
本周亦有消息提及,和固比亚迪全固态锂电池在重庆生产,态电即将装车试验。池即车比其使用硅基材料作为固态电池负极,将装均能量密度预计达400 Wh/kg。亚迪能量密度的不实高低,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43.6 GWh,全球市占率12.8%,仅次于宁德时代(300750.SZ)和LG新能源,位列第三。
钠离子和固态电池,均被视为下一阶段电池研发的重要技术路线,多家企业已宣布两类电池的研发、生产进展。但比亚迪此前并未官宣在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方面的研发进展。
相较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量极丰富、成本低、充电快的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还落后于锂电池。固态电池则具备高安全、长续航的优势,但由于制作工艺不成熟,成本较高。
今年11月,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宁德时代(300750.SZ)党委第一书记、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表示,公司通过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解决部分锂资源供应紧张和锂价暴增问题。
他提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将于2023年实现产业化,能量密度达160 KW/kg。
去年12月,中科海钠也官宣将联手三峡能源(600905.SH)等公司,在安徽阜阳建设1 GWh的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预计今年正式投产。
而在固态电池方面,孚能科技今年9月向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其半固态电池将在9月量产。半固态电池是在固态电池的一条分支,采用固液混合的电解液形态。
国轩高科(002074.SZ)本月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半固态电池预计年底实现装车,明年批量交付。其产品能量密度达360Wh/kg,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
(责任编辑:探索)
-
观察者网讯)据《朝鲜日报》《东亚日报》等韩媒当地时间22日报道,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这天,韩国KBS电视台女记者郑伊秀音译)在直播时,被突然闯入镜头的一些外国球迷强搂猛撞。报道称,遇到突发情况的郑伊秀迅 ...[详细]
-
自上个月的大幅波动以来,美国国债市场已经稳定下来,但在美联储逐步缩减其债券购买规模之际,投资者对这个全球最重要市场的运转仍存在挥之不去的疑问。美国国债形成了衡量其他资产的无风险利率。美国国债市场理应是 ...[详细]
-
券商二季度有惊喜?国元证券率先亮半年“成绩单”,抹掉一季度亏损,净利同比下滑超11%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陈晨 7月11日晚间,SZ000728,股价5.99元,市值261.4亿元)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刚刚宣布退出微博和所有社交平台并安心搞事业的罗永浩,近日又现惊人“语录”。 7月10日,罗永浩现身“交个朋友”直播间,官宣其进军AR行业的创业公 ...[详细]
-
智通财经了解到,(TSLA.US)股价近期持续下跌,让一直看多该股的华尔街分析师给出的目标价显得可望不可即。这个巨大的差距意味着特斯拉的股价需要大幅上涨80%才能达到分析师目标价中值。今年以来,这家由 ...[详细]
-
中国央行: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中国央行: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比上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综合报道三星库存去化不如预期,原暂停采购订单至7月底的时程延后到至少8月底,部分品项年底前都不会再进料。7月11日,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称,供应链近期陆续收到三星通知,原定暂停订货至7 ...[详细]
-
作者: 应依汝世界银行的报告中提到,食品价格可能在2022年见顶;蛋白质价格,尤其是牛肉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近日,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全球合作报告,题为“粮食安全与通胀:从种子到商店”,有30多名分析 ...[详细]
-
今日11月22日)港股盘后,同程旅行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同程旅行收入为人民币20.48亿元,同比增长5.6%;期内亏损9394万元,同比下降141.5%;公司权益持有人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范子萌)7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协同债券通公司合作推出的境外机构跨境认购服务成功上线,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