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户均15万!基金“大户”扎堆“固收+”:这些问题需认清

户均15万!基金“大户”扎堆“固收+”:这些问题需认清

2025-07-06 00:15:24 [时尚] 来源:胁肩累足网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背景下,大户具备“低波动率、户均追求适当增厚收益”特质的金扎“固收+”基金逐渐成为家庭理财的“新宠”,甚至被基金“大户”扎堆购买。堆固

Wind数据统计,收问截至2021年底,题需在持有用户数超过1万户的认清基金中,个人投资者户均持有金额超过15万元的大户基金共有46只,其中偏股类基金仅有5只,户均占比仅10.9%;货币基金仅有3只,金扎占比6.5%;偏债混合、堆固二级债基等“固收+”产品数量达到了38只,收问占比82.6%。题需

不过,认清“固收+”概念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大户基金产品,不同类型的“固收+”基金对权益资产的配比存在差异,因此目前市场上“固收+”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尽相同。尤其是2022年以来,由于股债市场波动均有所加大,“固收+”基金年内业绩呈现出较大分化。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到适合自己的“固收+”产品,才能获取良好的投资体验。故而,大中型基金公司愈发重视细化产品线。以天弘基金为例,该公司分别从投资策略、权益资产比例、产品风险等级的角度,对旗下“固收+”基金进行了分类,以方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各取所需”。

持续丰富产品线的背后,则是以天弘基金扎实的投研能力为支撑。目前,天弘基金旗下有两只“固收+”基金获得了基金业金牛奖。截至2021年末,天弘永利债券B、天弘安康颐养A连续10年实现了年度正收益。2021年,天弘永利债券基金同类排名居前;同时,该基金曾三次获得金牛奖。

业绩大分化背后:认清权益资产配比

今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震荡,国内市场也不例外:先是3月,股债市场迎来“双杀”行情;随后的4月,A股波动进一步加大,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而5月,国内股债市场逐步企稳,6月以来,A股三大股指持续上涨,债券市场也开始回暖。

由此,近一个多月来,“固收+”基金的业绩普遍得到了修复。不过,这类产品年内的业绩表现仍然存在较大分化。事实上,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首先,虽然同为“固收+”基金,但差异化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以及投资策略,尤其是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同,往往导致“固收+”基金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而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目前基金公司也倾向于细化“固收+”产品线,以提供更具辨识度的“固收+”基金。

以天弘基金为例,针对“固收+”产品,该公司分别从投资策略、权益资产比例、产品风险等级的角度,对旗下基金进行了分类。如按照投资策略分类,天弘“固收+”基金包括转债增强、股票策略、新股策略等;若从权益资产占比的角度来看,天弘“固收+”基金则存在高弹性和稳健型(包含中风险、低风险两类)之分。

总体而言,天弘“固收+”产品矩阵策略丰富、风格清晰,通过对产品的资产配置、投资策略等要素的刻画,形成了高弹性、中风险、低回撤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工具,意在为不同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提供定位明确、风格稳定的产品选择。

研究报告指出,天弘基金对于不同风险等级“固收+”产品,严格规定了其权益类资产(股票、可转债)投资比例范围,确保风险特征稳定不漂移。该公司旗下“固收+”产品以稳中求进作为主要的债券投资风格,同时主动积极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及对应标的的选择,努力将组合结构与市场节奏相匹配,在增强收益的同时努力控制风险与回撤。

“固收+”管理两大难点:资产配置+多资产投资

从基金类型来看,目前市场上的“固收+”基金多为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以及一级债基。但即使是同类型的“固收+”基金,其业绩差异仍然突出。

业绩分化背后,是“固收+”的管理难度较大。一方面,基金经理和团队需要具备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的能力,在组合管理方面,形成科学化、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投资体系。另一方面,管理“固收+”产品对跨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股票、转债等细分资产上形成深度认知、建立能力圈。

得益于投研团队的综合实力,在中长期维度上,天弘基金旗下已有多只“固收+”产品同类基金领先。此外,天弘添利、天弘丰利等产品近三年来的业绩表现也位居同类前列。

俗话说“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天弘“固收+”产品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公司投研团队的全力支持。天弘“固收+”由固收体系总监姜晓丽领衔,统筹宏观研究部、固定收益部(含现金管理组、债券管理组)、混合资产部(含股票投研组、可转债投研组)三大部门投研实力,并有信用研究部、主动股票投资部大力支持,团队目标清晰一致,合力效应突出。

如何根据不同市场环境动态调整不同类型资产的配置比例,争取“超额”收益?天弘基金为此制定了科学研判流程,通过团队内不同视角下的深度讨论、群策群力形成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保持灵活调整的空间。

具体而言,天弘基金每个月都有宏观研判,保证对宏观环境的及时跟进和分析;每个季度都会开“固收+”资产配置决策会,主基金经理共同讨论各类资产投资机会与风险,确定各类资产本季度基准仓位,并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确定各自不同资产的配置比例与方向。

在市场剧烈波动等特殊情况下,天弘“固收+”团队会及时召开紧急会议研判市场。同时,当基金经理分析认为某类资产有明显机会时,通过简单备案后,基金经理可以阶段性突破季度决策会确定的配置比例区间,这一机制保障了投资的灵活性。

“相比于僵化设定固收仓位和收益增强仓位,天弘‘固收+’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有助于把握机会、规避风险;而对不同资产设定基准仓位,有助于严格控制产品回撤,从而实现在风险收益较优配置下,为客户追求长期稳健的绝对收益。”天弘基金有关人士谈到。

在细分资产配置上,天弘“固收+”团队突出专业分工,确保投资研究更深度。从宏观研究到股票、可转债、纯债等各类资产的投资,天弘“固收+”都由深耕该领域多年的基金经理主要负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并力争建立科学系统的方法策略。

在天弘添利基金经理杜广看来,管理“固收+”产品组合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加的资产或者策略,有望长期稳定复利,而且长期收益率比纯债要高;二是资产或者策略之间的相关性要尽可能低,是负相关,以降低组合波动。三是科学化的风险控制规则,避免不可逆的回撤发生,尤其是对于稳健型“固收+”产品,需要将其在特殊情况下的亏损,控制在客户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以发现,天弘“固收+”多数产品采用“固收+权益”双基金经理甚至多基金经理合作管理的模式,便于基金经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投资者全方位把握市场机会。

依托科学化投研体系,分工明确、术业专攻,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不同的偏好与能力圈,每人负责各自擅长的领域可以发挥相应的专业优势,为投资者全方位把握市场机会。

虽然天弘“固收+”产品大都是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但每个产品均设定了最终负责人,继而能够保证权责清晰,避免议而不决,相互推诿,以提高应对不同市场环境的能力。

天弘“固收+”:今年以来新增用户超240万有望成为理财压舱石

基金公司不断夯实投研能力的当下,“固收+”持有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根据天弘基金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持有天弘“固收+”的投资者人数达到365万。

今年前4个月,尽管权益市场下跌拖累了“固收+”产品的整体表现,但不少投资者仍然选择逆势加仓。天弘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20日,对于稳健型“固收+”产品,今年以来有21%的老客户(指去年底持有的客户,下同)加仓;对于高弹性“固收+”产品,在今年年内加仓的老客户比例更是高达33%。整体看,今年以来,加仓天弘“固收+”产品的老客户比例达到22%。

同时,新用户也在积极入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天弘“固收+”新入场用户超过248万;二季度以来,天弘“固收+”的新增用户超过48万。整体上,今年以来,天弘“固收+”产品保持了资金净流入。

近年来,伴随高收益资产规模不断萎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所下降。叠加资管新规强制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其过往所特有的保本保收益优势被大幅削弱。尤其是,202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阶段性亏损的现象,令更多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固收+”产品。

站在资产配置的角度,“固收+”基金不仅丰富了投资选项,更为稳健型投资者提供了“压舱石”。上述天弘基金有关人士表示,每个家庭都应有一座专属的动态理财金字塔,根据不同家庭的风险偏好、资金属性,对不同类别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科学的家庭理财不在于短期收益高涨。“天弘‘固收+’的多只产品定位稳健型产品,在力争风险相对可控、收益相对更高的基础上,做到波动低、回撤低、持有体验好,适合作为家庭理财动态金字塔中的‘压舱石’,力争为百万持有人实现收益加,安稳家。”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