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市场下印度“倒卖”俄原油,美国力推俄欧“能源脱钩”但难解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在乌克兰局势影响下,倒卖全球能源市场正陷入畸形。畸形解困局 美国已经宣布禁运俄罗斯能源,市场欧盟仅封杀俄罗斯煤炭,下印但下一步酝酿对石油出手,度俄但难最后是原油天然气。在欧美渐渐摒弃俄罗斯能源之际,美国每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较布伦特原油便宜数十美元,力推印度则乘机而上,俄欧以超低折扣价购买了大量俄罗斯原油,脱钩随后将柴油卖到欧洲,倒卖从中大赚了一笔。畸形解困局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这种“畸形”是下印市场规则急剧变化的必然结果,在美欧强调政治的度俄但难时候,印度抓住机会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朱润民还强调,未来全球能源版图将发生巨大变化,首先是欧洲逐渐摆脱俄罗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另寻进口来源。同时,欧洲可能也会由此加快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步伐,塑造一个全新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供应结构。 印度捡漏廉价原油 乌克兰局势正让能源市场上演魔幻一幕,欧洲当下正在尽力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本质上还是买了俄罗斯能源,而且花了更多的钱。 在大幅折扣的吸引下,印度选择“捡漏”俄罗斯廉价原油,大量购买了一些欧洲进口商不敢触碰的俄罗斯原油。另一方面,印度提炼俄罗斯石油,然后再将柴油等产品卖给欧洲,从中赚取更多的贸易收入。 数据分析公司Kpler驻新加坡的高级石油分析师Jane Xie表示,印度3月份的柴油出口量已创下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当时每天的出口量达到84.7万桶。“大约有30%的柴油最终流向了欧洲,那里的超低硫柴油价格比新加坡的基准价格高出100美元/吨。” 西方的制裁造就了畸形的能源市场。能源咨询公司Turner Mason Co.石油分析师Jonathan Leitch表示,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大量运往印度,印度油企进行提炼后又卖给欧洲,这当中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运输里程,给印度炼油商带来了更大的利润,却最终导致欧洲消费者支付的能源零售价格更高。 这种“畸形”的交易未来会否逐渐消失?关键在于美欧的态度和俄罗斯原油巨大折价能否延续。朱润民分析称,经济利益和背后潜在代价的差异是这种“畸形”市场的主导因素。如果美欧对印度的行为没有足够的惩处措施,而俄罗斯原油优惠又足够大,那意味着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但通常来说,美欧应该不会长时间放任自流。 除了原油,印度还加大进口俄罗斯煤炭。Kpler首席干散货分析师Matthew Boyle表示,印度3月从俄罗斯进口了104万吨煤炭,创下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多达三分之二的进口量来自俄罗斯远东港口。 需要注意的是,会“褥羊毛”的并不只有印度,美国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其中。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规定,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交易的最后交易期限为4月22日。然而就在禁令生效前夕,美国目前正在借最后的机会增加进口俄罗斯廉价原油。 在印度倒卖背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全面禁止俄罗斯能源进口,欧洲目前仅禁运俄罗斯煤炭。企业层面,尽管欧洲尚未禁运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但谨慎情绪下许多欧洲买家已经避开俄罗斯石油。 具体来看,已经明确表示不购买俄罗斯能源的西方公司包括荷兰壳牌、英国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拜仁石油炼油厂、挪威国有能源公司Equinor等。 整体而言,俄罗斯能源供应正从西方加速流向东方。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已经表示,随着欧洲国家试图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依赖,莫斯科将努力将其能源供应转向东方。俄罗斯将需要建设基础设施,以增加对亚洲的能源供应。 美国会扮演什么角色? 畸形的市场折射出了欧洲能源危机的严重性,而美国正极力推动欧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助其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但实际上美国很难解决欧洲能源困局,最终受伤的还是欧洲。 在宣布禁运俄罗斯煤炭之后,目前欧盟官员正在起草一项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实施分阶段禁运的措施,但这一计划极具争议。波罗的海国家支持进一步推动能源禁运,他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很小,但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盟成员国仍然不愿支持,德国和东欧一些内陆炼油厂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经由管道供应的原油。 对此,朱润民分析称,欧盟和俄罗斯经过几十年才形成现在的石油和天然气供需关系,无论从供需的依存关系,还是从基础设施的条件考虑,欧盟在短时间不可能摆脱俄罗斯石油。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政治上的冲突和敌对,欧盟最终摆脱俄罗斯石油或将成为目标。 由于天然气的流动性不如石油,欧洲寻找天然气替代供应的难度比石油更大。但朱润民表示,在足够的时间之后,欧盟同样也能找到新的供应来替代俄罗斯天然气,只是相对于石油而言时间更长、代价更高。 总体而言,欧洲与俄罗斯“能源脱钩”的速度越快,受到的伤害可能会越大,而极力推动这一进程的美国其实很难解决欧洲能源困局。 美国和欧盟3月25日宣布,美国将在今年向欧盟额外提供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至少在2030年前额外提供约5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帮助欧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还将联手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减少欧洲对化石能源的需求,确保欧盟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液化天然气增量难以填补欧洲需求缺口。最可行的方法是,欧盟加大对卡塔尔等其他液化天然气卖家的进口。不过,考虑到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约70%采用长期协议,可供直接出售的现货仅占30%左右。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大幅提升,势必会带来全球供应存量的结构性转移、进而推升价格。 即使欧洲得到足够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基础设施也跟不上。赵伟分析称,欧盟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总闲置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总量上基本够用,但欧盟内部的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分布不够均衡,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天然气自给率差异较大,面临着极大的调配难题。以德国为例,由于常年依赖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德国极度缺乏接收液化天然气的基础设施。 在朱润民看来,2021年美国出口天然气近1100亿立方米,即使全部出口欧洲,也不可能弥补欧洲脱离俄天然气的缺口。理想情况下,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的预测,未来美国天然气出口高峰或达到每年2300亿立方米以上,即使全部用于出口欧洲,也只是刚刚弥补俄罗斯天然气的缺口。 此外,在石油方面,美国也难以满足欧洲石油的进口缺口。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美国石油净出口的峰值是2029年刚刚超过150万桶/天,相对于欧洲进口约250万桶/天的俄罗斯石油而言,仍显得有些紧张。 最容易解决的是煤炭。朱润民表示,2021年美国出口煤炭7000万吨以上,而欧洲进口俄罗斯煤炭约5000万吨,从总量上看,美国的煤炭出口理想情况下基本可以满足欧洲缺口。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外形神似AirPods!Redmi Buds 4 Lite设计曝光
- 两连板泰林生物:NC膜新产品还在市场拓展阶段,目前产销量都较低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今年前10个月俄对华经管道运输石油的供应量接近3330万吨
- 国产C919飞机获颁生产许可证!首架交付接收工作启动
- 法拉第未来再次推迟FF 91首批交付时间
- 一本“小存折”兑出基层服务“大合力”
- 两大家族办高校,一年大挣19亿
- 托卡耶夫访俄后访法,克宫:普京未通过他向马克龙传达信息
- 因公司存在部分项目少计成本的情形等 卓锦股份及董事长等收警示函
- 盘前:道指期货涨0.1% 原油期货大涨逾2%
- 招商银行:副董事长付刚峰辞任
- 银行APP巷战正酣 中小行“月活难”亟待破局
- 央行银保监再放住房信贷支持信号
- Mysteel解读:收购期vs出库期 苹果市场心态变化
- 土拍热度有待回升,外地房企“报名围观”杭州四批次土拍
- 外交部驳斥“BBC记者在上海被殴打”,赵立坚三连反问英方
- 任泽平:2022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
- 毕福康被解职,迟迟无法量产的法拉第未来又换了全球CEO
- 燃料油 空头减持幅度更大
- 百度Apollo Day:2023年将打造全球最大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