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券商资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私募存量规模降至7.3万亿元!

券商资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私募存量规模降至7.3万亿元

时间:2025-07-06 05:39:16 来源:胁肩累足网 作者:焦点 阅读:757次

炒股就看,券商权威,资管专业,结构降至及时,优化元全面,成效存量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显著

本报记者 周尚伃

尽管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的私募私募资管规模已压降至7.32万亿元,但由于其主动管理能力的规模不断提升,券商资管业绩依旧展示出韧性。券商另外,资管在资管新规实施的结构降至背景下,券商资管加快公募化转型,优化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管业绩。成效存量

券商资管业绩表现

显韧性

当下,显著券商资管仍以私募为主。私募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设立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为1902.68亿元,同比下降21%。截至9月底,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7.32万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4.76%。虽然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下降,但结构优化效果显著,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已超越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管计划规模。

业绩表现方面,在前三季度证券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态势下,41家上市券商共计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36.1亿元,同比微降3.92%,是券商除投行业务外,主营业务中收入同比降幅最小的条线。对于收入下降的原因,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前三季度,受市场回调影响,资管费率出现回调,最终导致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同时,各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收入也在持续分化。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中,有25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2家公司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均超10%;不过,也有16家上市券商该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头部券商竞争更加激烈,、、、、的资管业务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另有两家头部券商的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降幅均超30%。

“未来证券公司私募资管业务仍然面临规模增长压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是资产端仍有个别难以处置的长期限股权类资产需要逐步压降;二是负债端主动管理业务能否完全弥补通道业务的萎缩,未来仍值得关注。

或因缺公募基金牌照

大集合产品改造面临挑战

已经有不少券商将公募业务作为资管发力的重点方向,券商公募基金(含大集合)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

不过,在券商向公募基金业务渗透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据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转型生效日算,截至11月3日,目前已有49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完成了228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其中,2019年至2021年完成公募化改造的产品分别为9只、45只、98只,今年以来已有76只。

2018年,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提出,“具有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将相关大集合产品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变更注册为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公募基金。”“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就该大集合产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3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在参与公募化改造的49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中,约有41家公司目前还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今年8月份以来,首批9只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产品中,已有7只产品存续期已满3年,还有2只产品将在今年11月底前到期,共涉及五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其中,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已取得公募基金牌照,两家公司旗下4只产品已转型为公募基金;而、光大资管、广发资管旗下的5只产品存续期已满或将满3年。

针对到期产品,券商也陆续发布公募化改造产品延长存续期限的公告,并将存续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以首只完成公募化改造的“中信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例,在该产品存续期满3年之际,中信证券针对该产品发布公告称,存续期限由“自本资产管理合同变更生效日起存续期不得超过3年”延长为“自本资产管理合同变更生效日起存续期至2023年12月31日”。

目前,证券行业中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仅有14家。根据2021年中证协专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有效反馈问卷的券商中,49家为“已获得、正在申请或计划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23家把“缺乏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或与公募业务相关问题视为“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面临的最大挑战”。

事实上,《操作指引》中也指出,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

可喜的是,今年以来,政策持续助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一参一控一牌”正式落地。而上述公募化改造产品存续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也为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经济日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面临挑战
  • 快讯!日本前首相安倍遭枪击身亡,印度总理莫迪刚刚发推表态
  • 增加积分交易调节机制,新能源车双积分管理办法修改征求意见
  • Mysteel解读:强降雨致使东北蛋价涨跌两难 涨价即将开启
  • 国家统计局付凌晖: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等增长较快
  • 2017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中相关财务数据信息披露不准确 惠程科技收警示函
  • 快讯!日媒:警方透露枪击安倍嫌犯动机,“对他不满,就是为了想杀他”
  • 外交部:当前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脆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
推荐内容
  • 京东方A:参股荣耀终端属正常投资行为,未达到披露标准
  • 中美军方高层对话节奏为何明显加快?专家谈危机管控重要意义
  • 外资爆买股获持续加仓,投资路径曝光!精准操作之下如何抄作业?QFII+北上资金大手笔建仓的绩优股仅11只
  • 艾钛克(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罚
  • 国务院督导组赴经济大省联合办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 南华期货:日元贬值为何日本贸易逆差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