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多地出“奇招”稳楼市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 庞无忌)“平均一天就有超过两次调控”,奇招这是经济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写照。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观察上半年中国各地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超460次,中国较去年同期增加逾六成。多地在限购、出稳限贷松动,楼市提供购房补贴等传统政策调整之外,奇招近期,经济各地为稳楼市开始出“奇招”了。观察 日前,中国南京一楼盘推出“西瓜换房,多地最高抵10万元(人民币,出稳下同)”活动,楼市以10元一斤的奇招价格充抵房款。无锡一楼盘推出“水蜜桃抵房款”活动,最高可抵约18.89万元。前段时间,河南两县房企还推出“大蒜换房”和“小麦换房”活动,不过随后因舆论关注走度高而被开发商紧急叫停。除此之外,还有开发商祭出“买房送猪”“购房帮就业”等“创新型”的促销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这类促销大多在县城或者城市远郊,吸引的是县城、乡镇居民或者进城群体。对于用来充抵购房款的,开发商多为溢价收购,相当于给房子打折,实质上还是变相降低房价,甚至寄望以此突破限价约束。 开发商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之外,各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的稳楼市措施。 其中,“一人买房全家帮”的公积金政策颇受关注。珠海市近日出台公积金新政称,实行“一人购房全家帮”。珠海市缴存职工可提取账户余额的90%帮助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购房支付首付款,也可逐月提取公积金用于帮助其直系亲属偿还购房贷款。据市场机构统计,目前已有天津、江西赣州、河北沧州、河北秦皇岛、广东潮州等10余个城市出台类似的政策。 近期楼市的另一个热词是“房票”。这个几年前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词汇近期又重新回来了。“房票”类似支票,其中开具的是相应的拆迁安置补偿。例如:郑州近期提出,对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推行房票安置,对被征收人使用房票购买商品住房,给予安置补偿权益金额8%奖励,且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手持房票的被征收人可以在郑州各区买房,以房票充抵房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河南郑州、河南信阳、江苏宜兴、浙江温州、浙江宁波、河南许昌等多个城市开始发放“房票”。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相比传统的实物安置或者货币化安置,房票模式之下,地方政府在拆迁补偿方面的支付压力大幅下降了,启动资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有利于市场稳定。不过,经历过去多年楼市爆发式增长,启动“房票”的城市基本都是库存积压较严重的区域,其对商品房市场的实际影响尚有待观察。 此外,许多城市把房地产政策和鼓励生育绑定在一起。比如:一些城市规定,多生孩子就能多买房。南京、东莞、宁波等地,对二孩或三孩家庭允许在现有限购套数基础上可新购1套房。还有许多城市给三孩家庭提供购房补贴、契税补贴等。近期,浙江省出台新规称,对三孩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额度上浮20%确定。 为何各地楼市政策“奇招”频出?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理解这样的政策,必须要着眼于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当下购房意愿不高、信心不足。交易量不足会拉低信心,这又导致预期进一步转冷,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于是,许多地方不得不出新招、奇招以创造需求,激活交易量,这也是提振信心和扭转预期的前提。 中国龙头房企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近日公开表示,从短期来看楼市已经触底,但恢复将是一个缓慢和温和的过程。他指出,虽然房地产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规模可能有所回落,但是仍然是一个10万亿元(人民币)级别的市场。而且房地产实际上有千年历史,常做常新、常做常有。(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汽车发展格局、路径改变 行业激辩电动智能下半场
- 日本央行又反转?黑田东彦最新透露:会继续保持宽松政策
- 涉校刑事案件连续10年下降
- 多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成绩单
- 收盘:美股周一收跌 纳指下跌1.1%
- 各大促销活动相继举办,北京消费市场加速恢复
- 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集中曝光一批医疗美容行业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 国资委提出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加大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科技投入
- 周亮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和亚洲金融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 三家疫苗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下滑
- 爱普股份子公司偷逃税款超千万 上海市检察院对其提起公诉
- AI成企业存亡关键?方舟首席未来学家:要么加入,要么破产
- 开学季消费小高峰拉长,商家“学生特惠”订单量增长25%
- 修炼内功 打造核心综合服务能力
- 为全面注册制保驾护航 交易所日常监管应“拳拳到肉”
- 刘昆:G20应推动各方多渠道动员更多发展融资
- 央行大动作!强化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管理,穿透识别关联方,设置1年过渡期
- 美媒:美国联邦检察官要求法官强制前副总统彭斯作证
- “横琴金融30条”发布: 澳门元可在合作区内小额支付
- 广汇能源与兰铁局签订2023年度大宗物资运输协议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