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记录种粮大户的丰收美景
上图中心区域为徐淙祥家种植的卫星麦田。6月1日,记录景从太空遥望而去,种粮部分麦田已收割结束,大户的丰留下一道道工作印记。收美 盛夏时节,卫星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记录景一处连片农田里,一位皮肤黝黑、种粮手上布满茧的大户的丰农村老汉,顶着烈日,收美时而蹲下看苗情,卫星时而站起拿着本子写上几笔。记录景路过的种粮不少人早已熟悉了这位同乡:徐淙祥。 徐淙祥是大户的丰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收美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 6月27日,对于务农一辈子的徐淙祥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近日,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令这位农村老汉激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 习近平总书记6月27日在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句句嘱托与勉励,令老徐心潮澎湃。 卫星记录下徐淙祥和村民们的丰收进程。4月18日、5月24日、6月6日,麦田由深绿色逐渐变成红棕色,再变为土黄色,分别代表了小麦生长期、成熟期、收获后三个阶段。 69岁的他领着儿孙共流转土地1230亩,祖孙三代合力种粮,今年小麦喜获丰收。 来自太空的卫星见证了他从播种到丰收的喜悦。 “农民手里有粮,心里踏实。”徐淙祥说,以前种田靠天收、凭经验,如今科技种植、机械生产让自己有了更大底气,像今年春耕春管时节所使用的自走式喷灌机,就可以根据降雨量控制灌溉水量,既精准灌溉,又高质高效。 “向科技要种粮效益。”徐淙祥说,“现在通过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我配合选育的‘阜航麦1号’种子亩产达811.29公斤。” 在徐淙祥种植的田地里,像这样小面积试验种植的小麦品种超过50个。在每个小麦品种生长的不同阶段,他和家人都会收集小麦的根、茎、穗,记录下宝贵的“成长数据”,只为选出优良品种,再向农户推广。 从卫星俯瞰安徽省阜阳市,2022年由春转夏,麦田从春耕春管时的一片碧绿,逐渐转为待收割时的一片深黄,再到已收割后的浅黄。 最让老徐兴奋的是,这几年,越来越多新生力量来到田间地头,不仅返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 在老徐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徐健已经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种植专家,孙子徐旭东在2018年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农村扎下根,成为“新农人”。 “95后”徐旭东跟着爷爷徐淙祥长大,大学读的建筑学专业,可逐渐发现自己真正离不开的还是那片土地。“可能习惯了在广袤田野上的感觉。”徐旭东说,自己曾见证爷爷种植田地面积从小到大、种植方式走向全程机械化,更和爷爷一起分享过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的喜悦,这些已在自己内心深处埋下了割不断的情感。经过慎重考虑,徐旭东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 这位年轻人凭借“懂电脑”“学习新鲜事物快”等优势,不仅学会操作铲车等农业机械,还会使用高精度电子秤、叶绿素测量仪等仪器。每当在田间地头取到新的农作物样品,他总会第一时间跑回合作社的实验室,以最快速度分类、称重、记录与分析,在日积月累中,寻求种植良法,选育优良品种。 如今,徐旭东已成为长辈们离不开的好助手。两年前,他靠自己的努力,将小田试验的优良豆种,成功推广应用到百亩连片的大豆示范基地中,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谈起未来,这位“新农人”还有许多想尝试的方向,比如如何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强品牌等。 拼图上:2011年,徐淙祥在田间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新华社发 拼图中:2018年,徐淙祥和儿子徐健(左一)在田间。新华社发 刘辉摄 拼图下:2022年6月28日,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左)、孙子徐旭东在田间查看豆苗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很关注粮食生产,这次回信让我们祖孙三代备受鼓舞,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徐淙祥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几番新雨之后,徐淙祥的生产示范田内,新种下的一株株大豆已经出苗,正酝酿着再一次的丰收。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家统计局2022年第4统计督察组向江西反馈统计督察“回头看”意见
- 徐州:家庭在市区购买144平方米以下新房可享受1%补贴
- YY学车被爆“跑路”:有教练1个人带160名学员,还有人借转学籍骗钱
- 上半年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农民增收形势向好
- 证监会上市部李明:已制定新一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三年方案
- 拯救华南城,深圳国资又掏12亿
- 爱奇艺和抖音集团达成合作,主要围绕长视频内容二创、推广
- 孙春兰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 景俊海:抢抓中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机遇 大力发展“六新产业” 加快建设“四新设施”
- 苹果据悉将放缓部分领域招聘工作,但仍将制定积极产品计划
- LPR报价连续两月不变,专家预计5年期LPR仍有下调空间
- 机构报告:百城房价连续两月环比下跌
- 张小泉,困于“蒜”术
- 闯关创业板不成,想念食品转战主板,净利润大降40%……
- 蔡奇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新发展格局讲座聚焦首都规划
- 谷歌Pixel Fold折叠屏新爆料 配置亮眼 售价高达1.29万!
- 抢招工人之外,2022富士康扩招近50%应届大学毕业生
- 【教育有料】学科类校外培训指导手册印发 组织开展“双减”专项督导
- 四川一尼姑实名举报某和尚骚扰恐吓,警方通报
- 搜索
-